写天气炎热的片段_天气炎热正面描写
1.写一处场面描写作文
2.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3.造句怎么才好?
4.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写一处场面描写作文
1. 写一处场景作文(要写早、中、晚)300字
夏天是一个炎热而美丽的季节,在四季里,我最喜欢夏季了,我喜欢夏季的美,喜欢夏季夜晚热闹的情景。
夏天的早晨,万里晴空,太阳把万物变成金色,我也变成金色的了。树上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着。
这时的空气十分清爽,还带着一种太阳照耀过后的芳香,使人陶醉。夏天的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球,高挂在天空,把所有的热都泼洒给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化似的。
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清脆的声音响彻整个夏天。午后,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不知不觉刮起一阵凉爽的风,随后便会下起倾盆大雨,为大地带来一阵凉爽。
夏天的傍晚,清清的溪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扑进水里,洗去一身的汗,和同伴一起追着鱼儿玩,别提有多高兴啦!夜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林阴小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路边的冷饮滩开始忙碌起来。在这比白天更热闹的夏夜里,没有了太阳的灼热,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耀着大地,满天繁星朝着我们眨眼。
我们总是希望在这样的夜里一直玩下去。
2. 写一处场景作文(要写早、中、晚)300字夏天是一个炎热而美丽的季节,在四季里,我最喜欢夏季了,我喜欢夏季的美,喜欢夏季夜晚热闹的情景。
夏天的早晨,万里晴空,太阳把万物变成金色,我也变成金色的了。树上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的空气十分清爽,还带着一种太阳照耀过后的芳香,使人陶醉。
夏天的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球,高挂在天空,把所有的热都泼洒给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化似的。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清脆的声音响彻整个夏天。
午后,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不知不觉刮起一阵凉爽的风,随后便会下起倾盆大雨,为大地带来一阵凉爽。
夏天的傍晚,清清的溪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扑进水里,洗去一身的汗,和同伴一起追着鱼儿玩,别提有多高兴啦!
夜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林阴小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路边的冷饮滩开始忙碌起来。在这比白天更热闹的夏夜里,没有了太阳的灼热,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耀着大地,满天繁星朝着我们眨眼。我们总是希望在这样的夜里一直玩下去
3. 些一处场景作文,430字我扔下自行车就跑进屋里,我想奶奶是不是要来我家啊,终于。
奶奶问我爸爸妈妈在家吗,从里面传出来的声音不是爸爸的; “叮铃铃”电话响了,我在路上飞快的骑着。我心里有些激动,走到一半,二十分钟后、奔向操场!”抓的同学听到声音就朝我这里飞奔。
“叮铃铃”清脆的下课 *** 响了,但还是互相安为,双腿弯曲,就在这一瞬间我失去的太多太多,发出很粗的声音,我跑过去抓起电话。守门员的脸绷的紧紧的,天气越来越温暖,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渺小。”
…… “叮铃铃”这我们不愿听见的上课 *** 响了,想到要跃过抓的同学,我来到了奶奶家,攻击的队员见机会失去了,最后球被守门员踢了出去。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树欲静则风不止,就四处张望,草,为的是激发抓的同学的怒气:“大家不要泄气,好像我无论怎么样用力,而且声音很急促:“你爷爷快不行了”,让游戏更加好玩、树都长出了新叶,垂头丧气,还有的赛跑…… 看到同学们那末快乐,又要和我说不回来吃饭了,奶奶说。
同学们有的玩小马过河、龙腾虎跃,这下可乱套了,我第一次觉得死亡是如此的近,因为奶奶来了我就有“靠山”了,是奶奶,子欲养而亲不待”,以脚远射,同学们像一窝蜂一样冲出教室,爷爷呼吸很困难,来抓我呀,看看谁是真正的冠军。我神情严肃,两个自发组成的足球队在那里进行比赛,还有下次,这次机会失去了,尽情地做游戏。
屋子里突然安静下来,我故意慢慢地走到岸上,小鸟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看到抓的同学都走开了,我问发生什么事了,同学们生龙活虎。”见说也没用,我一听。
离别的一瞬间 :“快。 在操场上。
现有一方队员在中场开球,指挥着队友,就兴奋不已,这种声音停止了,一下踢到了对方禁区,这一瞬间是生死离别的界线,门也没锁就去了,我看见躺在床上的爷爷带着氧气罩,我忙忙的推出了自行车。我站在岸上,这条路都永远走不到尽头,有的踢足球:“我在里课间场景 、有趣…… 操场的正中央有一个足球场,我也参加到小马过河游戏、快去抢球,防守的队员和攻击的队员在禁区内争抢,就在这一瞬间我从此以后我就没有了爷爷,到那一边岸上,守门员也参加到抢球的行列,都无济于事,便开始大声叫了起来,然后把球踢到对方那边,就蒙了。
守门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不管我怎样挽留这一切,我想肯定是爸爸的电话,脸上发紫,静的可怕; 春天到了。
4. 描写一处场景250字秋天是一年中美丽的季节。
当时我并不完全相信,总有些怀疑。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
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
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辉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秋风飘过的地方,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很好听,风大时,黄叶就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风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时,恰好有三两个人从飘落着的黄叶中走过,这不是绝美的画面吗?可又是那样的转瞬即逝,尤如昙花一现。
让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 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
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叶落终要归根吗?为了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
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 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
春天的风让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风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既不闷热,又不寒冷,还能让人清醒不少。
我简直怀疑秋风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再加上凉丝丝的秋雨,这再好不过的药引子,一副名贵"天然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
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
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 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
它们任何一处都不能独自显示出美丽。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
没有风,雨不飞,叶不会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润,叶不会害羞;没有叶,风显得单调,雨显得乏味。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
大自然赐予了春天鸟语花香,赐予了夏天欣欣向荣,赐予了冬天美丽雪景,当然不会忘记赐予秋天。于是,她赐予了秋天神秘和美丽。
看来,大自然是不会偏爱谁的。 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让我领略到了它的美丽,又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硕果累累。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
5. 作文,写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怎么写,300字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沉睡着的菜场被小轿车的“嘟嘟”声唤醒了,不知什么时候,菜场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电菜场的早晨是热闹的. 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排放得整整齐齐. 走进菜场,菜场早已是人潮如流、人声鼎沸了.走在菜场里,仿佛置身在欢腾的旋涡之中.年过半百的老爷爷、老奶奶挎着篮子在悠闲地精挑细选着,还有一些行色匆匆的年轻姑娘、小伙子、中年妇女,好像是上班一族.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再看看农副产品,有蔬菜类、水产类、肉类……安排得井然有序. 看!这边的蔬菜摊位上摆着许多菜,白花花的花菜像一束束美丽的鲜花,红红的西红柿像小姑娘羞红的脸庞,绿油油的黄瓜浑身长满刺,头上还带着一顶小黄帽,它们还带着晶莹的露珠.来买蔬菜的人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它们是那么鲜嫩,让顾客们爱不释手,买了这个又想买那个.摊主们看今天的生意那么好,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再看看水产区,盆里的鱼虾又蹦又跳,溅出许多水花,瞧!那一条鲤鱼在欢乐地游动着,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突然一个网兜把它捞了起来,它奋力地挣扎着,可还是没有逃出网兜,等待着它的不知是什么命运. 肉类区也生意兴隆,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挥舞着刀,为顾客们斩肉、称肉、找钱。
6. 一篇场景描写作文家里的气氛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欢乐的源泉。
我就有一个充满幸福与欢乐的家,我爱我家! 我们这一家三口,爸爸是医生,妈妈只呆在家里做家务。而我则是一个读五年级的小学生。
我认为他们都很会教育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会给我以亲情的温暖、学习的动力。 我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可是他们从来都不溺爱我,特别是爸爸,他对我的管教很严格,对我的教导也很有方法。
记得有一次,我一边写作业,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忽然,我被一个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便停笔专心看起电视来。
就在这时,爸爸从一旁走了过来,二话没说就把电视给关了。我见状,连忙向爸爸撒娇,可他不吃这套,我又百般恳求,爸爸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似的,就是不“让步”,这可急坏了我这个小电视迷。
一气之下,我就把一本字典给撕烂了。看着这撕烂的字典,我的气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爽啊!”我愉快地想,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又让我愉快的心情一落千丈:怎么才能够不让爸爸发现呢?于是,我把字典藏在一个我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没想到几天后,爸爸妈妈大扫除时,爸爸竟发现了那本撕烂的字典,于是把我叫到跟前,问:“这本字典是不是你撕的?”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吞吞吐吐地回答:“是我撕的。”
我以为爸爸听了会大发雷霆,没想到他摸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一定是那天不给你看电视才撕的吧。呵呵,其实我也是为你好呀!写作业应该认认真真地写,看电视也应该认认真真地看,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如果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我不是不给你看电视,而是写作业的时候不应该看,你明白了吗?”我看着爸爸慈祥的笑脸,惭愧地点了点头,风从窗口暖暖地吹拂我的脸庞,我高兴地笑了。 爸爸对我的理解使我不断进步,爸爸对我的支持更让我信心十足。
爸爸喜欢给我买书,我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格林童话》、《皮皮鲁外传》、《爱的教育》……爸爸鼓励我多看书,他还引用大文豪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教导我,让我能从看书中学到知识,丰富自已的头脑。有时爸爸也跟我一起看,我看不懂的地方,他就给我讲解。
有时还跟我讲书里的故事: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爸爸讲起到《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我们都哈哈大笑,就连平时比较严肃的妈妈也捧腹大笑,把嘴里的饭喷洒了一地,哈哈,真有趣。 我为能生活在这个温馨祥和的家庭中感到骄傲、自豪。
我爱我家。
7. 一篇关于场面描写的作文开始了,场面由低潮转向 *** ,同学们的欢呼声,跺脚声融成一片,好不容易挨到了我们班,男同学们马上上阵,站好了,摆好了姿势,成“工”部式,用脚顶着脚,勾住脚;身子住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
等待哨声一响,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像一只只猛虎似的。我们手上的筋脉突兀。
肌肉紧绷,身上的汗毛发直,头发竖起,额头上缩成一圈,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有的甚至起泡了,汗珠滚滚。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使劲地拔着,越拔手上就越“狠”,我们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松,要赢,一定要赢。
我们的腿不断地往后移,越挪越远,红领巾从中点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近。眼看我们就要胜利了,六15班也不甘示弱,个个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腮帮子鼓起,面红发肿,像一个个钢铁战士。
我们原本以为我们赢定了,所以不注意对方了,可六15班的同学们趁我们不甚留意,来了个突然“袭击”。这下,可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摇摇晃晃,像是喝了 *** 似的。
红领巾离对方愈来愈近,怎么办呢?周围的一些老师为我们鼓舞,为我们加油,同学们也开始镇定,振作了起来,啦啦队也给我们助威:“六16班,加油,六16班,加油……”听了啦啦队的助威声,我们顿时浑身充满了力量,用力把绳子往后拉,红领巾慢慢地向我们靠来,“赢了!”我们欢呼道。
8. 写一个场景的作文400到休息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
瞧,街道上,各类车辆川流不息,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风驰电掣的小轿车,有急速飞奔的摩托车,有轻捷方便的电动车,还有悠然自得的自行车……我们犹如置身于车海之中.车辆还排起了队伍,组成了一幅长龙似的图案.
看,街上人流如潮,人人笑容满面.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走在大街上.他们戴着MP3,听着音乐,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也有的年轻人在说说笑笑,街上一直回荡着他们的笑声.老年人拄着拐杖,静静地坐在长椅子上,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真是舒服极了!孩子们蹦蹦跳跳的,特别贪吃,只要听到边上有人喊:“羊肉串!羊肉串!”,闻到那诱人的香味,就忍不住叫爸爸妈妈买一串,我也跟着要了一串呢!
听,汽车的喇叭声,商店里的音乐声,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曲.
夜晚,这儿就更热闹了.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车灯闪耀着,像天空中的一颗颗小星星.
啊!我真喜欢热闹的大街啊!
9. 一场景描写作文400字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人们丰收的喜悦,鹅毛大雪覆盖了一切喧嚣,同时也覆盖了晴朗的心情。
寒风中,“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她知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故事中的冬天恰似现实生活中的幕后工作者,或者是舞台上表演“反面人物”的,他们甘愿受苦受累,只要演出顺利进行,他们会认为那汗水就是甘露;无论导演怎样将反面角色丑化,他们都认为成功反衬正面人物是自己的责任。
风光过后,人们往往记得台上哪位演员的表演出色,可谁又能说出这台晚会总策划的名字;**结束,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英雄救美的动人场景,可谁又会关心“坏人”为拍摄“挨打”受了几处伤。 诚然,晚会的看点着实在明星的表演,**的卖点的确在主角的英姿,可看过、笑过之后,别忘了稍带上幕后的演职人员,仅仅这样,那些“冬天”们就会很感动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简单的词藻蕴含着的哲理开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可总觉得这对冬天有点不公平,给人的感觉似乎在劝你:再熬两天吧!想想春暖花开,这该死的冬天就不那么难熬了! 可你是否知道,没有大雪为土地保温,春天的播种会顺利吗?没有冬日的冻结,春季泥土会湿润吗?没有严冬的磨练,春姑娘的脚步会那么健康坚定吗?冬天是春天的母亲,这话一点没错。所以,不才的我想盗版一下雪莱他老人家的话:没有冬天的到来,就没有春天美丽的临近。
冬天是伟大的母亲。 春天固然绚丽,夏天着实热情,秋季的确丰满,大多数人都想像他们一样,清纯、阳光、稳重。
可我却喜欢冬天,不是我假装另类,不是故作个性,我真的爱冬天的那份冷静、那份无私、那份宽容。由我的性格取向,我以后很可能作一位幕后人,默默奉献的那种职业,我喜欢它,就像我喜欢冬天一样。
我会尽心尽力,虽然我不风光;我会踏实肯干,虽然我不耀眼。因为我认为: 作个“冬天”,更有魅力。
10. 一篇描写场面的作文一些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的某件事中的一个生动画面,这就是场面。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等等。场面描写离不开人物,人物不能只是一个,众多的人物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镜的感觉。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盛夏的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
刈(yì):割。题“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整天,终日。
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讽谕诗。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造句怎么才好?
1、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其中包含“夏夜、我、高三”三个词语,不少于80个字。夏夜,繁星点点。我独自在家温书,四周异常宁静。谁知刚过十二点,窗外突然星光大盛,一道银光过后,我面前出现了一个小人,她长得十分怪异,像一刺猬却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包。她得意地对我说:“你读高三啊,我也是。不过我们的高三课程是星际漫游,在旅游中学习天文知识。。。。。。”我听了,无限向往之。 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夏天,天气异常炎热。(要求(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3)不少于80个字。)这个夏天,天气异常炎热。风似乎停止了呼吸,消失得无影无腙。大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耷拉着脑袋,像位八旬老人似的,有气无力地站在窗外。树上的知了似乎听见了老树的喘息,惊恐地大声叫了起来,熟悉的叫声竟变了调,成“糟了糟了”。(拟人和比喻) 3、增加词语,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凉苍凉两种意境来,字数不少于50字左右。原文: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清新明丽的意境:早晨,太阳发出缕缕金色的光芒,把万物从酣梦中唤醒。你听,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叫着,多像一首美妙的黎明小步舞曲;树下的流水哗哗笑着,唱着,带着美好的祝福流向远方。凄清苍凉的意境:早晨,太阳懒洋洋地发出几道光芒后,一转眼躲进乌云身后,不见了。空荡荡的大地上,只听见树上的鸟儿在孤独地叫着,哭诉着昨夜风的无情,雨的残忍,还有那毁坏的家园。树下的流水呢,载着枯枝、残叶,和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流向远方。 4、根据下面两种的情景,以“下雨”为中心,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个字。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春雨来到了野外,亲切地和麦苗拥抱,说着好久不见的思念话。麦苗高兴地笑弯了腰,笑出了一颗颗预示着丰收的泪珠,煞是喜人。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夏雨来到了校园,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不时揉揉我们的头发,不时调皮地敲打我们顶在头上奔跑的书本,哎,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这急脾气的家伙就一阵风似的,又溜出了校园。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赏析
南亭之游(参见《游南亭》)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倦”游的字样;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时时给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的心态,至少获得宣泄而趋于暂时的平衡。也就在这种徬徨徜徉中,他确立了自己山水诗鼻祖的地位,这或许是他自己始料所未及的吧。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安固(今浙江瑞安)二县中路之东南,去郡约有数十里,东濒今日的温州湾。帆海,注家常以为地名,其实可商,据宋郑缉之《永嘉郡记》,“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县北。灵运所谓帆海之地,当在此山一带。但郑记并未说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词当是动宾结构,题意似为游览赤石,进而扬帆海上。诗的重点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
诗分三个层次,由起句到“况乃陵穷发”为第一层,写倦游赤石,进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后”句至“虚舟”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心态变化。“仲连”句以下,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之旨。心情的变化则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首夏”二句遥应《游南亭》诗“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点明此游节令,又显示了一种莫可如何而慰情聊胜无的复杂心情。游南亭触景生情,由春夏迭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这里说,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威而枯萎。可见诗人似乎已从前诗的悲感中稍稍复苏。尤可注意:“芳草犹未歇”,实反用《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则又于自幸中,见出谢客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来。但是这种欣慰并不能维持多久,在出郡数十里南游赤石中,日复一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单调,而阴晴的变化,云霞的出没,也因屡见而失去了新鲜之感。这滨海的周游,已使人厌厌生“倦”,更何况面临的是极北不毛之地,穷发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认为“况乃临穷发”是写诗人豪情勃发,顿起泛海之想,然而“况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来,见出帆海之前,诗人的心情并不甚佳。
然而当舟船沿港湾进入大海,奇景忽开,水面一平如镜,川后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黄的朝阳谷神水伯天吴,虽然脾气暴虐,此时却也“静不发”,仿佛都在迎接诗人的来游。于是他高张云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龟足的石华,那其大如镜白色正圆的海月。而当他抬头回望时,溟海无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轻舟而起凌虚凭空之想。
出涯涘而观大海,诗人之所感,必也与《庄子·秋水》中那位河伯一样,涵容无尽的海波,真使他心胸开张,一扫积日累月的烦酲。于是他即游生想,远追往古,进而悟彻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齐却燕,功成辞赏而退的鲁仲连;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公子年(见《庄子·让王》)。形踪虽似,而其趣迥异。后者只是矜伐虚名的假隐士,与庄子所说的“无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亏大道。而似鲁仲连所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才深合漆园傲吏物我两忘,适己顺天,“返其真”的至理。两者相较,诗人似乎对自己既往自负任气蹙蹙于一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愿意铭记《庄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训孔子的一段话:“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扬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损势”,澡雪精神,中充而外谦,才能养生全年——这正与渊深无底,广浩无涯,却一平如镜的大海一样。诗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无际。
方东树《昭昧詹言》曾指出,谢客博洽而尤熟于《庄》,此诗不仅取义于《庄子》,而且在构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诗以赤石为宾,帆海为主,以“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与“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两联作转折顿束,遂在层曲的写景抒情中表达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华,情与理与典实均能合若符契,足见谢诗结构之精。
此诗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写景记游中自然地体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海产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见诗人扬帆于暖风静海中盈满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请从任公适己顺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评谢诗云“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正是指的这种中充实而溢于外,风华流丽而不伤于巧的语言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