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使馆天气污染指数_美国大使馆空气污染
1.什么是对流雨
2.美国人眼中最危险的十个旅游目的地是哪里?
什么是对流雨
对流雨
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也称为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大风可拔起直径50厘米的大树,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
对流雨主要产生在积雨云中,积雨云内冰晶和水滴共存,云的垂直厚度和水汽含量特别大,气流升降都十分强烈,可达20~30米/秒,云中带有电荷,所以积雨云常发展成强对流天气,产生大暴雨。雷击事件、大风拔木、暴雨成灾常发生在这种雷暴雨中。
淡积云云层薄,含水量少,一般有雨落到地面。浓积云在中高纬度地区很少降水,但是在低纬度地区,因为含水量丰富,对流强烈,有时可以产生降水。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早晨天空晴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积云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积雨云汹涌澎湃,天气闷热难熬,大风掠过,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降水延续到黄昏时停止,雨后天晴,天气稍觉凉爽,但是第二天,又重复有雷阵雨出现。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季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课外信息在讲授型地理课中的应用
厦门市同安澳溪中学 杨木德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与此相比,地理教材内容容量有限,更新速度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力求全面把握课外地理信息,不断更新地理知识,构筑更合理的教材内容结构,以充分保持地理学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地理教学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课外信息在讲授型地理课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本上所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有些较为抽象,难于理解。而信息所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反映的是最新最近的国内国际发生的事情,反映的是自然界随时随地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师教学中有目的加以选取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本中难于理解的地理知识加以剖析,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现象。例如在讲到“对流雨”时,学生对于什么是对流雨,对流雨形成原因、形成时间、特点难于理解,教师把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告诉学生所谓“对流雨”就是我们日常所讲的“西北雨”、“雷阵雨”,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那么,“对流雨”的形成原因、时间、特点等难于理解的知识就迎刃而解。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把信息联系课内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不正常的升学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副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倾向,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觉性,是地理教学的关键,而课外信息的应用则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趣味性强,新鲜有趣。如在讲到《南亚》时,补充印巴问题;讲到《西亚和北非》时,引入巴以之争、美英对伊的制裁等。教师教学中适时适当加以选用,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有利于更新学科知识。信息反映的是最新最近的国内国际问题,特别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人口的增长、粮食的紧张、资源的利用、生态的破坏、气候的变化、环境的保护等。例如,在九届全面人大四次会议3月12日有关部门汇报会上,汇报了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12.7%提高到16.55%,而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6.3%。教师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在讲到我国森林资源时加以运用。这样,把最新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了解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美化我们的家园,做一个大自然的管理员。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反馈的信息最能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节奏,是社会的缩影。信息反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滥采滥用矿产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等,很多就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的治理其实就是人的治理,环境的保护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学生对教师所给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树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三情”教育。所谓三情即乡情、国情、世情。信息中的国内外大事,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一些国内外大事常常有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故事性强,讲起来形象生动,富于变幻。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用相关信息,对于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外信息在讲授型地理课中的应用:
1、导入新课:利用课外信息导入新课是常使用的方法。如在讲到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正值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不久,这次会议在总结“九·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五”工作计划。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十·五”工作计划中与西部有关的内容有哪些?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发展现状、自然资源状况、交通条件、存在问题,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西部未来发展前景等。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引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讲解。又如讲到“美国”一节后,引入“9.1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并让学生讨论发生的原因、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危害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课堂随笔:结合教材内容,边讲也联系有关的课外信息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学以致用,这也是经常运用的方法。如在讲到欧洲西部时,引入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战后留下的残局如何解决等,学生对这些信息很喜欢听,也很关心,特别是马其顿战火烽烟又起,学生在老师影响下,回去也注意收看电视,班级所订的报纸,《半月谈》等成了同学争抢的杂志,养成了学生看报的习惯。学生再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好学生。这对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总结全课:运用新闻报道作为一章或一节课内容的总结,可以起到深化教学内容,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讲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这一章,老师把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今年4月1日美军用飞机侵入我领空,故意撞毁我军一驾军用飞机,并未经允许降落在我国海南省的陵水机场,以及近段时间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台湾问题重新挑起事端,公然决定出售军用武器给台湾,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事件告诉学生。我结合时事材料,综合收集到的信息,以“声讨美国、强我中华、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为主题教育学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这个地球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战争的阴云时时笼罩着整个地球,破坏着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制造着“人道主义灾难”和“生态灾难”,我们要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坚持团结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让人类共同拥用一个和平安宁的地球家园。这样结束全课,不仅作为学习世界地理最后一课的最好概括和总结,而且起到了很强的教育效果。
4、专题讲座:利用课外信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内外大事,树立全球观念。如在讲完“西亚和北非”一节后,我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补充介绍:巴以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解决巴以问题的途径。美英为何连续10年轰炸伊拉克,特别是小布什上台后再次爆发的战火。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三、课外信息在讲授型地理课中应用应注意事项:
1、信息渗透必须紧扣教材,通过形象生动的事实材料,使学生用较简捷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课本上抽象繁冗的地理科学概念和地理问题,是运用信息材料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选择信息时应优先紧扣教材。
2、信息选取要注意新、准。信息选取必须准确无误,科学性、逻辑性强。由于许多材料并非自己亲身经历获得,因此在选择时往往会从主观愿望出发,有时反而事与愿违。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于缺乏科学依据,尚无定论的材料,一般不宜选用,即使选用也应指出争论的焦点、原因和发展方向,使学生心中有数。对于一些统计材料如数据、图表等的选用必须做到“准”并举,最好选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同时应注明年月,统计范围及出处等。
3、信息的运用要精、简。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因此,在选择时,必须经过审核加工、编辑、筛选、删繁就简,才能收到短小精悍,恰到好处,说服力强之有效。如在讲述中东地区的问题时,对中东热点问题,平常报纸报道较多,学生了解也不少,对这种信息,应精讲、简单讲,点到为止,起到启思激趣的效果。
美国人眼中最危险的十个旅游目的地是哪里?
10.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度之一,但对于游客而言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在巴西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该国奇高的犯罪率,来自美国的报告显示,巴西的谋杀案发案率是美国的四倍。频发的谋杀案还只是巴西治安隐患的冰山一角,当地案、抢劫案和闪劫案(quicknapping)也是时有发生。闪劫案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受害者被劫持后罪犯往往立刻带他前往ATM取款机,在短时间内获取赎金。在圣保罗和萨尔瓦多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可以看到帮派暴力行为,这些城市也算的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点。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是不少人的旅游目的地,但这个城市同时也是犯罪行为的滋生地。当地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也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可能在未来导致更多的暴力犯罪。
9.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美丽的海滩和崎岖不平的山区地形对于一些冒险者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这个南美国家同样也充满危险,那里的游客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来自美国的报告显示,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谋杀案发案率排名世界第一,而且绝大部分的谋杀案都最终不了了之。
加拉加斯的贫民区很少有警察巡视,也是游客必须要回避的地区。这个国家盛产扒手、武装劫匪、旅馆窃贼、犯和街头骗子。要特别警惕由无业游民帮派设立的假警察检查站,还有快速,这些在当地都是屡见不鲜。甚至在机场犯罪行为也非常猖獗,而机场管理部门本身也充满了腐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边境的治安如此之糟糕,以至于委内瑞拉政府建议游客不要接近边境线50英里(约80.5公里)直径的范围内,而美国大使馆成员则直接被禁止前往该处。
撇开以上这些不说,委内瑞拉的美食很赞,当地也很适合冲浪,不过游客去当地旅游之前最好还是先买好保险。
8.珠穆朗玛峰
即使是从远处眺望,珠穆朗玛峰依然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看到过的最激动人心的风景。登上珠峰之顶,你将领略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风景。但要看到这绝妙的风景,你还需要面对很多危险。天气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单单在去往山上第一个过夜驻扎地的路上就可以发现一连串的冻尸。每年都有不少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埋骨于此,他们对于即将面对的危险并没有做好准备。从尼泊尔境内登山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的暴力犯罪发案率并不高,但和游客有关的犯罪行为却时有发生——抢劫、扒窃和都很常见。一般当地的罪犯只会让你丢失一台照相机或者几副太阳镜,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真正面对的危险是大自然的力量。
7.俄罗斯
苏联解体之后,去俄罗斯的游客越来越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是观赏建筑雕塑和东正教文化的好去处。这些城市的非暴力犯罪发案率都不低,但近来暴力犯罪也有抬头的迹象。在俄罗斯旅游要防备街头出没的光头党,还得防备警察的无端骚扰和问询,只有黑白两道通吃的游客才能畅游俄罗斯。
6.津巴布韦
内陆国家津巴布韦有着非洲最著名的一些旅游景点。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被当地人称为莫西奥图尼亚(Mosi-oa-Tunya),翻译成中文就是“雷霆之雾”,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之一。津巴布韦是一个政局不太稳定的国家,转眼间就可能发生政变。由于国内金融环境恶化,当地也不乏一些亡命徒,武装抢劫、街车、和闪劫在当地街头都时有发生。游客还需要对出租车司机保持警惕,不乏有一些司机坐地起价。
5.海地
海地与多米尼加各自拥有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一部分,而这个风景秀丽的岛屿正是世界上最好的度假场所之一。多米尼加的犯罪率为人诟病,海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西半球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偷偷抢抢在这里简直是家常便饭。美国曾表示,在海地没有一个城市是安全的,美国国内8%的可卡因更是从海地入境的。这里的游客要特别小心,绝大部分的抢劫、和案都针对的是外国人(因为本地人压根没啥好抢的。)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前往海地旅游呢?因为这里的度假胜地拥有绝美的加勒比风光。
4.也门
虽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也门在南部海岸的度假村依然是游客如云。当地索拉科特岛、亚丁岛和卡马兰岛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去当地旅游的游客倒是不用担心自身安全,更需要担心的是他们驾驶的汽车,因为当地最常发生的是汽车盗窃案。也门境内有基地组织出没,美国游客需要特别小心。
3.肯尼亚
肯尼亚的自然风景之美令人惊叹。内罗毕国家公园能让游客亲眼目睹大草原上的众多大型野生动物。如果喜欢狩猎旅行,那么没有比肯尼亚更好的目的地了。可惜的是,肯尼亚的治安状况放眼全球也是倒着数的,肯尼亚的各大景点同时也是武装匪徒、扒手和骗子的“办公地点”。肯尼亚的政局也时常风云变幻,也曾遭受过多次恐怖袭击。
2.黎巴嫩
黎巴嫩这个小国因为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持续内战才“打响”了国际知名度。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前往贝鲁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城市也被称为“中东的巴黎”。考虑到巴黎目前的治安状况,我们可以认为想出这个比喻的人一定是高级黑。当地发案率最高的还是街头犯罪,不过部分地区依然有这样的武装机构出没,这依然是一个“他国游客可以去,美国游客慎去”的旅游胜地。
1.索马里
索马里有着非洲最长的海岸线,数一数二的度假村,价格便宜的美食,风景优美的阿尔马登山脉以及世界上最知名的——索马里海盗。2004年,该国旅游部长表示,14年来没有一位正常途径进入索马里的游客(被劫持来的国外“游客”倒是不少)。内战、贫穷、毒品和武器泛滥,索马里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国度之一。想要去索马里旅游?那先买好保险立好遗嘱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