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年前湖南的天气_湖南历史天气预报
1.为什么说现在的气候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临界点?
2.哪个大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3.过去、现在及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人为因素
4.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5.张家界旅游主要景点介绍
6.撒哈拉沙漠的气候
为什么说现在的气候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临界点?
因为目前冰川大规模融化,冻土的消退,种种迹象都表明现在的气候处在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提起地球,我们所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数十万年来如一日,包容我们的?一切之母?。这个宇宙中,只有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地球,才能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让我们高枕无忧。但是最近有人说,地球的环境已经岌岌可危,现在全球气候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临界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说又有什么依据呢?
所谓的?临界点?,也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在近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最近的温度上升好像也处在一个?平均值?里,为什么说现在处于一个?临界点?了呢?其实这个概念是英国气候组织提出的一个定义,非常的好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你吃了十个馒头,前几个馒头都是为了填肚子,最后一个馒头终于让你吃饱了,我们就说最后的这个馒头是你吃饱的?临界点?。
现在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临界点?已经到来了。经常关注各种环境气候新闻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我们目前面临的,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数千年来最严峻的一个气候转折点:南北两极的冰川大幅度消融,上个月还产生了著名的?南极有史以来最高温度?的事件;地球北部的区域,有着数额庞大的冻土,这些冻土近年来也面临着消退的威胁;如果我们再不加以防备,恐怕更大的后果,就会接踵而来。
综上所述,种种迹象都表明,现在地球气候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临界点。
哪个大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答案是非洲
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哩),南北在1,300~1,900公里(800~1,200哩)之间,总面积约8,600,000平方公里(3,320,000平方哩)。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1?3?1?5?1?9?1?9?1?3,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撒哈拉沙漠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乾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乾旱热带气候。乾旱副热带气候的特征是每年和每日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冷至凉爽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至最高的降水量。年平均日气温的年幅度约20℃(68℉)。平均冬季气温为13℃(55℉)。夏季极热。利比亚的阿济济耶(Al-Aziziyah)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58℃(136℉)。年降水量为76公釐(3吋),虽然降雨变化极大,多数降水发生在12~3月期间。另一降水高潮是8月,以雷暴形式为其特征。这种暴雨可导致巨大的暴洪冲入无降雨现象的区域。乾旱热带气候的特征是随太阳的位置有一个很强的年气温周期;温和乾旱的冬季和炎热乾旱的季节之后有个反覆多变夏雨。撒哈拉沙漠乾旱热带区域年平均日温差为17.5℃(31.5℉)。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与北部副热带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日温差没有那麼大。春末夏初很热,50℃(122℉)的高温并不稀罕。虽然乾旱热带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达最高。在北部,这类降雨多数都是以雷暴方式发生。年降水量平均约125公釐(5吋),中部山丘有时降雪。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从而减少了对流雨,但湿度加大还时而出现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麦丹风期,这是带沙和其他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过去、现在及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人为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与之有关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8月8日进行的“每日主题”报告会,二是8月6~7日进行的两个专门讨论会,三是综合讨论会。纵观这些报告内容及其讨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当代地球科学热点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
伊斯坦·詹森(Eystein Jansen)讨论了全球变暖及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大时间尺度上气候系统的变更,虽然很难量化和模拟过去的变化,但能清晰地显示普通的气候变化和动力变化(如大气中温室气体容量变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彼德·巴瑞特(Peter Barrett)从板块构造理论的重建角度,论述了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变化证明气候的改变情况及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胡伯特斯·菲斯彻(Hubertus Fischer)指明极地冰核既能提供来自两半球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也能提供温室气体、悬浮颗粒、太阳活动和其他最重要的气候作用参数的数据。
二、气候变化预测预报
勒纳特·本特森(Lennart Bengtsson)通过对过去50年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温度的增加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导致的。考虑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长久地存在于地球上,并且无法排除,所以我们就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今后的数百年内如何预测地球的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平衡人类导致的气候失常问题。从更长的观测数据来看,气候的变化与之前数万年至数十万年时间尺度的地球气候变化类似。
伊斯坦·詹森通过已知的气候变化确认监测仪器的真实灵敏度,充分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估测报告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气候系统的背景状态可能对急剧突然的变化发生重要的作用。看上去像是区域的或整个半球范围的急剧变化,也能将气候系统转为不确定的系统,通常在冰期的冷暖中间状态形势下触发。
乔治内森(Johannessen)指出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被放大了。气温在过去100年间已经增加到全球平均温度的2倍,冰覆盖量以每10年3%~5%的速度下降,而多年厚冰覆盖量以每年7%~10%的速率下降。在过去几年,格陵兰冰原已经损失了巨大的边缘,远远超过内部的增加积累量。乔治内森还指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模型并没有考虑到来自格陵兰冰原增加的淡水的融化和排泄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这就给预测增加了不确定性。另一个没有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北冰洋二氧化碳的潜在增加量。因此,在今后的模型预测中,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加入修正的结果。
三、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彼德·巴瑞特在报告中指出在过去65万年间,二氧化碳和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已经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超出该时期应有的水平,而这会导致气候和海平面日益增加的极端波动。从地质学的方法看,在本世纪末确实存在地球气候转为暖期状态的风险。
彼得·斯洛瑟(Peter Schlosser)给出了来自北极圈的观测结论,并认为人类作用已经严重影响气候的变化,同时在合理的假定条件下,不久的将来甚至是较长时间的未来,气候将发生严重的改变。在北极圈海洋、海冰、大气系统中,气候变化的最新观测已经显示有人类存在的北极生物圈及其他领域内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北极圈系统本身已观测到放大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体现在内部气候的可变性和温室气体(包括悬浮颗粒)的作用与气候系统对这种作用力之间的联系。
豪格(G.A.Haug)指出来自中国东南沿海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比较资料和结果显示,公元700~900年间东亚和美国全新世热带辐合带数据竟惊人的相似,这可能与中国唐朝的衰亡和中美洲玛雅的兴起原因相一致。此外,通过对比国外与中国各朝代历史记录,发现干旱在过去4000年间对各朝代的更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气候变化的外空间因素
亨里克·斯文马克(Henrik Svensmark)报告了宇宙射线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认为银河系剧烈的宇宙射线变化致使云层发生变化。通过最近的试验表明,宇宙射线所释放的电子能帮助产生悬浮颗粒,从而建立起大量浓缩的云核。在南极洲不规则的气候变化趋势表明了云层在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威利·苏恩(Willie Soon)将太阳磁力内在的可变性、天气—气候的连续性及气候的可变性来替代地质资料,介绍了对应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的经验性证据和解释。
伊斯坦·詹森指出气候的变化既受气候系统内部过程的驱动影响,也受巨大的外力影响,如大气中示踪气体的容量、太阳可变性、火山作用、地球轨道变更以及更长时间尺度上的构造变形和造山运动。
五、如何快速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奥拉弗·卡斯塔德(Olav K arstad)提出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转变能源系统以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虽然在中短期内,从大范围化石能源的转变到其他能源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看到了转变技术工艺来调整能源结构和需求的必要。国际能源局能源预测表明今后几十年,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地球贮存将在气候变化和最终使用效率及其他方面的对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勒纳特·本特森(Lennart Bengtsson)指出尽管有很多政策关注二氧化碳问题,但是臭氧问题的解决也尤为重要。产品的加工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二氧化碳的减少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一氧化氮,有些生产过程产生的一氧化氮已成为二氧化碳的替代品,例如酒产品的加工过程。这些对气候造成影响的温室气体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何庆成执笔)
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安徽省简称皖,面积十三万多平方千米,人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气 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统计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上升0.08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7.6万人,占0.63 %。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口6013万,省会合肥
张家界旅游主要景点介绍
新的张家界十大绝景。一、御笔峰(天子山) 御笔峰是张家界石英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位于天子山,几座细薄坚挺的山峰非常有型,形似几只倒插的毛笔。传说是土家族起义领袖向大坤的亲用御笔倒插于此。此景点多次被宣传媒介作为宣传资料,多年影视屏幕的焦点景点,99年张家界首枚发行的邮票景点。有诗句写到“视看西海云雾中,御笔峰端指长空。奇峰异石观景台,三山五岳败下风。”可以说御笔峰是张家界风景的代表,当仁不让的成为十大绝景之首。二、天门洞(天门山) 天门山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永定区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洞,高131.5米,宽50余米,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气势磅礴,巍峨高绝,天门山索道线路斜长7455米,是世界最长的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车厢式索道。三、天下第一桥(袁家界) 世界上最高的天然石桥,桥面宽约两米,长20余米,绝对高度350米。两座大山被一条长廊连在一起,形成天然桥洞。遇见云雨天气,桥下时常吞云吐雾、云雾翻滚、深不可测,气势壮观雄奇。桥上苍松挺拔,桥边古藤垂挂,走在桥上,只见雾气蒸腾,松涛呼啸,石桥好像也颤颤悠悠,晃晃摇摇似的,令人惊心动魂。这里是张家界风景一绝,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天下第一桥的名号一点也不为过。四、神鹰护鞭(金鞭溪) 神鹰护鞭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金鞭溪畔,两座石峰相连,左边山峰形似一只展开翅膀的老鹰,右边的山峰形似一根神鞭。左边的山峰顶端尖斜,如鹰的头,山体下面的部分形似老鹰宽厚巨大的双翅,老鹰的左翅紧紧围绕金鞭岩,如起护卫作用,故名神鹰护鞭。金鞭岩相对高度380多米,据说是张家界三千石峰中最高的一座。五、仙女散花(天子山) 仙女献花被誉为仙女的化身,向王天子的爱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犹如一位楚楚动人的佳丽。手中捧着满满的鲜花,在西海的山峰中散布花的种子。一直在此等候着向王的归来,有诗句写到“瑶池玉女下凡间,化为石峰格外妖。手捧金兰随意撒,万朵金莲半山腰”。六、采药老人(十里画廊) 采药老人位于十里画廊,没有人看了说他不像的,采药老人又叫老人岩,在“寿星迎宾”前面不远,他肩背满满一篓草药,腰身佝偻,布满皱纹的脸上和神邃的眼里充满着焦虑忧虑。据说他是向王身边的那个草药郎中贺半仙,自起义军与官兵交战以来,天天翻山越岭采药,日夜救护伤员。那天他刚采了一背篓药,路过神堂湾,听说起义失败,向王跳崖自尽了,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脚也不听使唤了。就这样,他背着药篓,痴痴地望着神堂湾发呆。久而久之,便化成了一尊石像。有诗赞道:“天工难塑老人岩,风尘仆仆情满怀。肩背药草为何故,步覆匆匆费思猜。”七、定海神针(黄龙洞) 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的标志景点,全高19.2米,围径40公分,为黄龙洞最高石笋,两头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10厘米,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地为“定海神针”买下—亿元巨额保险,创全国为世界自然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八、宝峰飞瀑(宝峰湖) 宝峰飞瀑:宝峰桥左前方山腰4O余米处,一水飞流而下,如同一条银色丝带挂在峭壁之上。瀑布先直泻,后顺坡漫洒于铁索桥处池中。两水池相叠,波光盈盈,翠竹、红树、人影尽映其中,宛若画盘。书法家沈鹏游览宝峰湖后题—“飞流界峰”四字,镌刻于飞瀑石上方峭壁。九、夫妻岩(黄石寨) 夫妻岩位于黄石寨对面山头,张家界山庄后,在田家台的对面,有两个自然生成的山峰。这山也真奇,一个象男,一个象女,头挨着头,身靠着身,有眼睛,有鼻子,有头发,有嘴唇,就连眉毛与牙齿,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俩站在高山,立在神地,相亲相爱,永不分离。相传,这是花仙山荷花与养蜂人田花郎历尽千辛万苦,几度起死回生结合而成的,如遇自己的红颜知己,可以去此处看看,许下心愿可保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十、千里相会(金鞭溪) 在金鞭溪游览过程中,可见一组奇峰,有两座较高的石峰紧密相连,下半截连为一体,上半截一高一矮,高者略欠身,低者稍后仰,好一幅相爱拥抱的绝妙画面,恰似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故名相会峰,亦称千里相会。相传东海龙宫小龙女常来此地观赏风景,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峨眉山远道而来的后生,二人情投意合,很快便产生了爱情。龙王知道此事以后,非常恼怒,决意拆散二人,多次将小龙女关在龙宫,但小龙女想方设法逃出来,常常与情人相会。龙王一气之下,将二人点化成石,便成石峰“千里相会”。
撒哈拉沙漠的气候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撒哈拉沙漠(英文名为:Sahara Desert)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写,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扩展资料:
水系:
有几条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为沙漠内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吸收其水系网放出来的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汇集,河流沿着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
有几条河流入撒哈拉沙漠南面的乍得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继续流往东北方向重新灌满该地区的蓄水层;尼日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
土壤:
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百度百科——撒哈拉沙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