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为什么祭拜妈祖?

2.妈祖的故事

3.莆仙戏剧团前十名是哪些剧团

人们为什么祭拜妈祖?

莆田历史天气记录_莆田历史天气记录最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一、妈祖生平简介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是南唐清源军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县人,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二、妈祖升天成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海上保护神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

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

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

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头、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丹麦、南美的巴西等。

三、历代朝廷对妈祖的赐封

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诸葛长青: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亲自主持建庙,体现了皇家的重视。研究中发现,郑和出海,得到妈祖保佑。郑和本身就精通儒家、道家等各类知识,对妈祖十分崇拜。

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

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

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代为管辖)二十海里。

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泉州的天后宫,宁波庆安的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诸葛长青:现在全世界华人的地方,都有妈祖神庙。伟大的妈祖默默保护着中华儿女。

  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妈祖阁为澳门最古老建筑之一。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

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清嘉庆到清光绪年(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近年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截至目前,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特别是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所以,人们都来祭拜妈祖。

妈祖的故事

①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出生时是南唐清源军(今泉州)莆田市人,莆田市湄洲岛人,妈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贯是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市,964年宋太祖改清源军(今泉州)为平海军(今泉州),授莆田人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仍然管辖着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莆田、仙游二县为平海军所辖。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陈洪进纳土归宋,至此,莆田人陈洪进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地和仙游县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边地、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方,另置兴化县。同年,改为太平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980 年太平军改为兴化军。泉州天后宫中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点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湄洲妈祖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於福建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代为管辖)二十海浬。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宁波庆安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② 台湾有关妈祖的传说和故事

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后来传播开来,沿海一带渔民都信这个,也传到台湾去了。

③ 妈祖娘娘林默的故事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据史料较多的宋

海神妈祖

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④ 妈祖的故事.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4)妈祖的故事扩展阅读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 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 ,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⑤ 妈祖的历史

妈祖的历史:

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

妈祖简介:

1、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的后裔。她的原名叫林默。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2、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

3、因为她天资聪慧,乐善好施。她从小生活在海边,通晓天文气象,熟悉水性,经常在海域救助人,所以被人们广为知晓,尊重。她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 是有真事存在的,因为人们对她很敬仰,所以越传越神。

4、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

⑥ 妈祖的事迹

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规模。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

⑦ 介绍一下妈祖的事迹

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规模。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⑧ 关于妈祖有什么传奇故事

后来因求妈祖显灵,才使路允迪免于遭难,所以龙王不如妈祖,只好为妈祖站班了!妈祖正殿因香火旺盛,在道光年间被火烧殆尽,后重建时在后照壁上刻写“乌龙压镇”,把火灾镇住。四进院落是天后宫最后边的一座建筑物,也就是后殿,是妈祖她老人家的卧室,建有东西耳房,形制小巧,用料考究。檐下两端采用砖雕,有图有文,图文并茂。后殿底层宽13米多,进深7米多,额题:“福赐丹崖”,意为妈祖能福佑丹崖,丹崖为蓬莱阁地方的别称,因该地皆呈丹色。

莆仙戏剧团前十名是哪些剧团

排名不分先后: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莆仙戏一团、莆仙戏二团、莆田市硕嘉剧团、莆仙戏芳草剧团、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鹭岛流声剧团等。均为知名的莆仙戏剧团。

一、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于2011年上半年成立。

院址设在新建的莆仙大剧院内,拥有专门的演出剧场和排练厅、练功厅、多媒体工作室、大型舞美创作场、大型流动舞台等多种先进的硬件设施。目前在职的50多位演职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艺术考量,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来。

新组建的剧院演员阵容强大且齐整,行当包括了生、旦、净、末、丑的各个门类,诸多演员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种赛事中屡屡获奖,是莆仙戏多个艺术行当的****。新组建的乐队保留了莆仙戏的传统器乐,操手大都是科班出身,演奏能力上乘,在全市同类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

新组建的剧院已倍受莆仙戏老艺人的关注与支持,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周长赋、姚清水和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陈先镐、王国金等都被剧院聘为艺术顾问;著名莆仙戏导演吴镇勋、郑珍炳等亲力亲为为该剧院导演;著名莆仙戏作曲家陈承恩领衔音乐创作指挥。?

目前,剧院保留着众多的优秀传统剧目,主要代表剧有:《妈祖》、《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江上行》、《智取金刀》、《白蛇传》、《公主抗婚》、《天子与娇客》、《晋宫寒月》及优秀传统折子戏《百花亭》、《三鞭回两锏》、《千里送》、《单刀赴会》、《叶李娘》、《戏巫记》、《瓜老种瓜》、《扫纱窗》。

二、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

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古老剧种莆仙戏的主要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建团40多年来,剧团整理、改编、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多次参加省、华东区和全国戏剧调演,荣获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舞美和演员等众多奖项。

剧团曾四度晋京献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献演了《团圆之后》,郭沫若、茅盾、周扬、梅兰芳等观看了演出,赞扬《团圆之后》是戏曲精品,后由长春**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发行上映。1979年,剧团二度晋京,献演了《春草闯堂》,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剧团应邀赴台,在台北 、台中、台南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又四度晋京参加福建古老剧种汇报演出,献演了《乾佑山天书》和《叶李娘》。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鲤声是莆仙戏重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立于一九五二年。剧团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目多次参加全国、华东区和省戏曲调演,多次荣获剧本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演员奖和梅花奖等。

培养造就了陈仁鉴、郑怀兴等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和林栋志、朱石凤、林元、傅起云、王国金、许秀莺、王少媛、谢宝燊等一大批优秀表导艺术家、戏曲音乐家、艺术实力雄厚,使鲤声剧团在全国剧坛享有盛誉。鲤声剧团已经五度晋京献演和赴台湾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五十多年来,鲤声剧团为莆仙戏这个古老剧种的抢救、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成绩显著。

三、莆仙戏一团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又称莆仙戏一团),前身系莆田县实验剧团,创建于1951年5月。后来剧团解散,留下部分演员并吸收一些社会文艺骨干,组建“莆田县文艺宣传队”。

1972年11月,为恢复地方剧种剧团建制,据省文化厅通知精神,“莆田县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2002年4月,随着莆田行政区划调整,又更名为“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

1951年5月,根据政务院戏曲改革工作指示精神,莆田县文教部门召集分散城乡各地,较著名的编剧、 导演、演员和乐师等40多人举办艺人学习班,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莆田县典型剧团。1952年10月,剧团排演传统剧目《千里送京娘》;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地方戏曲观察会演:受到好评。

兴化戏在此次会演后,经省文化局决定,改称莆仙戏。1953年初,剧团改名为“莆田县实验剧团”。

建团以后,在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53年,剧团排演传统剧目《百花亭》、《刘锡.乞火》、《公背婆》,参加晋江专区第一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获得好评。1954年,排演传统剧目《果老种瓜》《瑞兰走雨》、《三娘推磨》参加晋江专区第二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再次获得成功。

同年8月,传统剧目《百花亭》参加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三等奖和演员奖。尔后,剧团又与仙游鲤声剧团合作,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琴桃》获演出奖和演员二等奖;参加展演的《种瓜》也获得好评并获演员奖和乐师奖。

1969年底,剧团全部解散并组织文艺宣传队,演出京剧样板戏和一些歌舞小节目。

1972年11月,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1972年至1976年间,移植演出了《红嫂》、《艳阳天》、《杜鹃山》、《磐石湾》、《戏霞万朵》等莆仙戏剧目。1974年9月,《杜鹃山》参加全省地方戏曲学习,移植“样板戏”调演。1975年12月,排演莆仙小戏《春暖花开》参加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团调演。

粉碎“四人帮”后,戏剧舞台开始复苏,大批禁锢的剧目得以恢复上演。演出了《春草闯堂》、《高文举》、《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剧团也迎来了新的繁荣,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剧目不断翻新,常年累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为农村观众每年演出五百多场,在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大量的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的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新剧目参加全国、省级戏剧会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5年5月,新编历史剧《秋风辞》,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一等奖、演出奖、导演奖、演出奖及舞美设计奖。尔后,经逐级筛选,《秋风辞》于11月中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大戏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布景设计一等奖、道具专项奖和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群众角色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三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秋风辞》是一部高档次的艺术精品,是历史剧创作新一个里程碑。剧团饮誉京华,作品蜚声中外,为福建人民争得荣誉,省政府特令嘉奖。

987年8月,新编古代剧《烛影摇红》,参力口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获得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和演员奖。1989年10月,创作现代剧《涨潮》,参加省首届艺术书演出,获剧本创作奖、演出奖和演员奖。1990年10月,新编古代剧《风雪潼关》参加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二等奖、演出奖、音乐设计奖和演员奖。

993年l2月,新编古代剧《玉笛梅魂》,参加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奖、剧目奖和演员奖。1996年12月,新编古代剧《藩国纪闻》参加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剧目奖、舞美设计奖和优秀演员奖等。1999年5月,新编古代剧《江上行》参加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和演员奖。

2001年10月,《江上行》剧组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获得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多项一等奖。

四、莆仙戏二团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二团,前身系原莆田县前进剧团,创建于1952年2月。1973年重新组建,命名莆田县莆仙戏二团。2002年7月,原莆田县被撤销,剧团隶属莆田市荔城区管辖。

1981年,该团原创演出的《状元与乞丐》在社会会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中央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修改提高之后,被荣调晋京参加展览演出,誉满京城。剧本入选全国优秀剧本奖,并被全国二百多个剧团纷纷移植演出,使莆仙戏再度引起全国瞩目。。

1985年至2002年参加省十六至二十届戏剧会演中,该团创作剧目《逃难记》、《葫芦湾》、《第二十七名进士》等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共获各类奖项30多个。?

目前演员队伍强大,全团56名演职员中、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9名,其中青年优秀演员肖向阳、刘可腾等, 曾参加全国性和省历届调演中荣获演员奖。面对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他们自强不息,树立精品意识的同时,抓住戏曲乃通俗文化的特点,扩大上演剧目,送戏下乡,深受广大莆仙观众喜爱。

五、鹭岛流声剧团

六、莆田市硕嘉剧团

其前身为莆田县戏研室剧团、镇勋剧团,该团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水平高超。领衔主演吴丽卿(多次获省优秀表演奖、金牌奖和全国群英奖)。

七、莆仙戏芳草剧团

该剧团创办于1989年10月,团长冯元标既是作曲者又是二胡演奏者,其妻郭志萍既是导演又是本团主要演员。

该团的主要领导和主创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在继承整理挖掘莆仙戏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每年注意新创或移植三台大戏,从而形成目前保留传统大戏节目近五十个,并且常演不衰。在演出质量上能做到博取众长,虚心请教,每个行当都严格把关,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八、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

该团创建于2000年。团长张金标,1968年出生,城厢南门人,从事五金和鞋业工作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热衷于莆仙戏剧,经商办企业赚钱之后,首选项投资全莆仙戏剧团,除自己创办的南门剧团之外,还投资了南门一团、大辉煌(南门二团)剧团、侨台(先好)剧团、圣岛剧团、天资剧团等近十个莆仙戏剧团,实行民间职业剧团集团化管理。

讲信誉、保质量是张金标经营、管理剧团坚定理念,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台下是否观众多少,他们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演出,从不马虎应付。所以凡是他们剧团演过的地方,当地群众肯定会有第二次邀请他们再度光临演出。

九、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戏曲班位于风景秀美的莆田杨梅山南麓,一九七八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是孕育莆仙戏优秀后辈人才和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莆仙文化艺术的基地。

三十年来,该校由以培养莆仙戏表演专业为主的莆仙戏学员班逐步发展为集莆仙戏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学校,并于2004年首招莆仙戏大专班学员,致力于培养高等艺术专业人才。

该校拥有一支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优秀教师队伍,还聘请总校教师及省、市著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建校迄今,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从该校毕业的学员大都成为各专业文艺团体或其他领域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社会名流,不少学员多次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有5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0多人次获省级奖项,为学校也为莆仙文艺界赢得了荣誉。

面对21世纪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把莆田市戏曲班办成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艺术学校而努力。

30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们走出校门后大多成为专业艺术团体骨干,不少学生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莆仙文艺赢得荣誉。2008年11月14日上午,莆田艺术学校历届的校友及嘉宾3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艺校,庆祝莆田艺术学校建校30周年。

现任校长为王少媛。